大咖沙龙 | 梁井宇:策展人+建筑哲人,双重视角看HOUSE VISION

返回

  梁井宇

  场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北京建筑大学ADA研究中心教授

  清华大学设计导师

  关于设计

  “ 参与建筑展览,是建筑师在设计之外非常有用的

  一种思考工具,是尝试与展现新想法的实验平台。”

  关于策展

  “ 设计,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还是概念的传达。”


梁井宇简介

2006年,梁井宇创立场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专注于建筑与不同领域的交叉研究,推行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中国建筑实践相反的慢速和小规模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包括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甘地经济学、亚洲自然农耕、朴门学和阿米什人社区生活等。

2010年-2012年,任北京中心区域大栅栏历史保护区的总规划师,主持策划大栅栏的保护与复兴规划工作。

2016年,任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代表作品有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栅栏文保区的保护与复兴规划、北京無用生活体验空间、茅贡粮库艺术中心、四川乐至报国寺禅修中心等。


2019年3月30日,梁井宇先生应开朴艺洲董事长蔡明先生的邀请,主持开朴艺洲策划的《未来理想家》学术沙龙。

梁先生连续参与了由日本原研哉先生发起的知名展览HOUSE VISION文化研究项目,阅历丰富,理论扎实,围绕什么是未来理想家的主题,从世界范围建筑展览的历史脉络渊源到中日居住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从美国哈佛大学公开课Justice中保障个人权利和追求大多数人福祉的关系探讨到山本理显的500人“地域社会圈”的理念探索,梁先生坐而论道,侃侃而谈。

朴实而有力的论述观点加深了现场建筑师们对当下工作的理解,学习如何用深层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去突破惯性思维和日常视角,更好地探索居住的可能和未来。


以下篇章将回顾当日沙龙的一些精彩论述:


设计,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还是概念的传达


设计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在设计者头脑中,它的出发点有时候是一个概念,这种类别的建筑设计其价值不主要在视觉,而是通过概念去传达。概念本质上是可以脱离视觉存在的一种理性抽象,视觉

反而成为第二位的东西,这种设计要求设计师的语言、工具、手段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视觉的操作,而是需要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性思考。这种训练也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思考累积。

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的设计,例如有主人衣服的狗窝

  《设计:为了爱犬》 


策展,建筑师做设计之外的思考工具和展现手段


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王明贤策展的王澍的瓦园作品,正是体现了那一个时期的所谓中国性、并以一种当代的艺术语言做了呈现,是一件成功的作品,这一路走来,中国的参展一直在探讨的也是中国建筑的当代性问题,即建筑师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建筑师在思考什么?要展现给世界看的想法又是什么?

参与建筑展览,是建筑师在设计之外非常有用的一种思考工具,是尝试与展现新想法的实验平台。


 王澍的“瓦园”手稿

 

  “瓦园”实景


“平民设计,日用即道”:回宅,躬身学习,重建传统


2016年,梁井宇作为中国馆策展人组团参与第十五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为“平民设计、日用即道”,以质朴、诗意的方式,展示那些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智慧。

研究中的项目“回宅”是名字取自“颜回”,以颜回为榜样生活的家,回归本初,追悔过于泛滥的生活欲望。它始于对传统家庭生活中对蔬菜食物制作的全过程观察,那些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智慧都在日常。

  梁井宇

以此研究作为出发点,回宅试图探讨,围绕食品制作而设计的“理想”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假想没有冰箱,家庭和社区会怎样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食材如何保鲜储藏?农业如何被改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检讨家庭中各种现代化设备──它们在提供了便利的同时,是不是在更深和更广的层面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负面问题?

  回宅提倡自然传统的饮食烹饪和保存方式

场域建筑

  

HOUSE VISION的研究价值

在于适时逃离市场反馈机制,主动思考


日本的HOUSE VISION项目始于2013年,研究目的很明确:建筑师和企业一起合作研发,目的是达成日本在下一个十年、五十年在智能化房屋建筑、家居等领域能够领先一步。企业和建筑师合作,共同思考未来,这是日本关注的问题。

到了中国,我们最想做的是对中国现有的房地产住宅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批判,为什么中国的房子都是“三菜一汤”、“三菜两汤”(三室一厅,三室两厅),这是中国人唯一的选择吗?还是这是市场给客户的唯一选择,并不意味着实际适合中国人的住房就只能这样。

大多数时候,建筑师没有机会主导这些思考与研究,而中国版的HOUSE VISION,没有市场的条条框框,我们希望借此有机会做些突破性的研究。设计师不应被任务书绑架,应基于现实对问题的判断,拓展对于未来的理解,感知世界将要发生的变化,将固有的设计任务转化为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跳脱现有市场反馈机制、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或在更深的层面上满足任务书的要求。

  CHINA HOUSE VISION的13个未来居住构想方案结集出版

  三联书店


居住产业的趋势:

突破性变革的房屋建造和被重新瓦解的城市结构


当今的一些汽车企业打算“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屋”的智能化快捷定制房屋,同时,新的能源公司如特斯拉正在生产和进一步研究为房屋提供的储能设备。因传统的房屋能源供给的方式是需要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密切相连,如果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上储能技术问题能够解决,这将意味着房屋的“离网”成为可能,现有的城市结构将会被瓦解,未来的房屋、居住形态都将会出现新的可能。

 

  特斯拉正在研发的可移动的模块化房屋


未来理想家的研究中,建筑师的思考着力点


开朴艺洲“未来理想家”的思考存在现实和未来的双重意义,其研究点不止于空间的集约设计、资源共享机制等,更在设计一种生活方式,研究还关乎社会伦理的探讨,以及私有性与公共性之间冲突和矛盾的衡量处理,谈及现今流行的共享社区,“未来理想家”的着力点应该在哪里?

一是基于深圳区域的思考,例如观察到深圳的什么问题,什么特点?生发与地域切身相关的研究。

二是基于时代的思考,所身处的时代出现的问题,在普通的东西上寻找发现它的不普通之处。

三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人群的居住问题,解决这一群体人在居住中共同的需求。

四是和日常设计院项目的关系,回归日常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以评判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找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解答问题的思路,用建筑展览的思路、语境去呈现、去讨论问题,这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非常感谢梁先生的精彩分享,

期待更多的学术大咖光临开朴艺洲学术沙龙!


版权声明:本文属开朴艺洲原创文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需转载请公众号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后可发表。